唐张怀瓘以为:“陆公(探微)参灵酌妙,动与神会;笔迹劲力,如锥刀焉。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懔懔,若对神明。虽妙极象中,而思不融乎墨外”。又评三家造型特点说:“张(僧繇)得其肉,顾(恺之)得其神,陆(探微)得其骨”这也就是他们的不同风格。
在中国画的三大画种山水、花鸟、人物当中,人物画最早进入成熟阶段。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阎立本、吴道子、周昉、武宗元、李公麟、梁楷、戴进、吴伟、唐寅、仇英、陈洪绶、崔子忠、任伯年等都是人物画史上的大家。相较于花鸟画与山水画,人物画的创作尤为艰难。这不仅因为人体有一定的比例,更因刻画人物的性格和气质比较难。
如果您有同类藏品陆探微字画 请咨询电话:
陆探微一笔画,我们对陆探微绘画风格的了解可以说全部是凭借后人的著述。陆探微没有一幅绘画真迹留存至今,所幸是陆的画风对后世影响极大。有幸睹其真容的后人无不怀景仰虔敬之心,并以文字细加描述,从而使我们仍可窥见陆画面貌的基本特征。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专家给他的作品估价都在一百万以上。
中国画的核心在于笔墨,那么从美学角度来说,画面有怎样的笔墨才是美呢?唐代王维《山水诀》曾言:“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水墨为上”这只是一种单纯地以墨色作画的技法。张彦远对吴道子评价十分高,说其“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他认为吴道子的笔墨“笔不周而意周”,此处的“笔不周”并不是说用笔不出色,而是相对于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笔迹周密”而言,说顾、陆“笔周”是“不可见其盻际”。第二点,如上文引用,张彦远之“意”在于五色,而“五色具”是因为运墨而成的。
字画,相较而言,与陆探微齐名的另一位大画家东晋顾恺之却不乏记载。顾恺之博学多才,画艺高超,又擅长清谈玄学,终日周旋于上流社会的权臣贵族间,与当时的权贵桓温、殷仲堪、桓玄俱交往甚多,史书对此多有记载。(来源:中国文物网)这可以反衬出陆探微在那个时代和社会中的基本生存状态。两者差别在于顾恺之始终处于社会与文化的中心,而陆探微则在边缘,无论是官场,还是士人占主导的文化圈,对陆探微都没有认同。陆探微真的人如其名,不过是一个技艺高妙的卑微画工。
搜寻史籍,发现有关陆探微的生平活动资料非常少。《历代名画记》中载:“陆探微,上品上,吴人也。宋明帝时,常在侍从,丹青之妙,最推工者。”这是有关陆探微生平正面书写的唯一记载。
此外,他通过对草书连贯一气的行笔运势特点的敏锐把握和巧思妙琢,将它引入绘画领域,创作出前所未有的“一笔画”法。
征集热线: 发图片到:快速免费鉴定初步估价 委托征集单位: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