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宣德三年(1428),皇帝钦命铸造专供郊坛、太庙、内廷所用的新礼器供器以代粗陋的旧器,以供案香炉为主要形制。共得鼎、彝、乳炉、敦炉、鬲炉、钵炉等共3365件。铸造由司礼监、工部会同完成。颁布皇宫内府、王爷府、大臣官府、衍圣公府,还赐予各地大型神庙、学馆、寺观、经厂等。
宣德炉的制作十分考究,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兹看如下几则记录:
一、材料:朝廷偶得数万斤精品铜料,号“风磨铜”,是以普通的优质铜料经过至少4次以上反复冶炼所得,在优质铜基础上,更别出心裁加入赤金640两、白银2000两、又各种贵重金属矿物质数十种混溶其间。奢华艳美,光怪陆离。为求其精,各有精炼6一12次不等,自有青铜器以来从未有过。
二、形制:参考了商周古器、唐天宝局器、宋大中祥符《礼器图》《元丰礼器图》《宣和博古图》乃至瓷器中如汝窑、官窑、定窑、哥窑之形式,讲究外形功用形制来源清晰,承传到位。
宣德炉之美轮美奂,可据如下记载得之。
同时稍后的明代项元汴(子京)为大收藏家,论宣徳炉共有四色最称雅美;鎏金仙桃、秋葵、栗壳、仿古青绿。
冒辟彊有《宣炉歌注》:“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好女子肌肤柔腻可掐”。
秦东田《宣炉说》:宣德炉有“错金、鎏金、蜡茶、藏经”诸种。
赵汝珍《古玩指南》分为仿宋烧斑、仿古青绿、茄皮、棠梨、土古诸色。
尤其是《宣炉博论》记载堪称详尽:“宣炉之真者,其款式之大雅,铜质之精粹,如良金之百炼。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淡淡穆穆,而玉毫金粟隐跃于肤理之间,若以冰消之晨,夜光晶莹映彻”。又鎏金在炉口与耳间,则称“覆祥云”;在腰腹间,称“金带国”;在底足间,称“涌祥云”。
最诡异的是,在宣德三年曾主持宣德炉制造的工部官员吴邦佐,在朝廷制造工程结束封炉停造后不久,即聚集当时铸炉工匠技师多人,将剩余各种原料来仿制宣德炉。工艺仍保持非常精湛,但因为原料所剩相对不充分,所以仿制数量不多。这批宣德炉有底款“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吴邦佐造”、“工部员外郎李澄德监造”。它与正宗的宣德炉底款“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六字款不同,但材料、工艺均一致,可谓“下真迹一等”,故在古董市场,亦以此归属真品宣德炉一族。
明万历后直到清中期乾隆嘉庆,仿铸宣德炉成为一种时髦。其特点是经济格局稳定,伪铸者也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有“北铸”施念峰,“南铸”甘文堂,“苏铸”蔡氏徐氏,皆为一代高手。如果不假“宣德炉”名目,都可以在本朝领袖群伦,但被指为仿制,是追随者而不是首创者,故这几百年的宣德炉,当然皆被称伪而已。清末民国以来,滥制滥仿的弊端使宣德炉的声誉一落千丈,以致我们在民国以来的古董市场中所见的所谓“宣德炉”不仅百无一真,甚至说它们是万无一真也不为过。
中大科鉴艺术品鉴定评估体系去伪存真让市场更规范
中大科鉴艺术品鉴定评估体系的目标,就是打造澄净有序的繁荣市场
中大科鉴的鉴定评估让交易更放心;10多万藏友选择的机构
中大科鉴以定权、定质、定价的鉴定评估服务
实现艺术品增信、增量、增值的市场价值
中大科鉴这里拒绝赝品 借助平台鉴定 远离收藏陷阱 专业级古董鉴定 为您解疑答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