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近日获得一枚特殊的“天禧通宝”。他是在数十枚北宋钱中发现此钱的“天”字竟是“天圣通宝”的篆书写法,与众不同,于是刮目相看。他将此钱拿给我看时,不无得意地说:“这是一枚‘错版钱’”。即“天禧通宝”的真书“天”,错配了“天圣元宝”的篆书体。
不过,他只注意了“天”字,未注意另外两个字,也与普通的“天禧通宝”不一样,除“天”字是篆书外,而“通”字为草书,“宝”字为隶书,只有“禧”字仍是真书。一枚钱币上四种书体相映成趣。由于他的细心,这枚特殊的“天禧通宝”才没有被湮没。
近日收购天禧通宝的价格现金收购,天禧通宝收购价格和图片现金收购
此钱径2.5厘米、穿0.6厘米、厚0.1厘米,重3克。虽经打磨,还有深坑绿锈,显得岁月沧桑。
我国历史钱币上的书法,自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宋太宗铸造的“淳化元宝”,开始用真、行、草三种书体铸行了三种钱币,到至道元年(995年)又铸“至道元宝”,也用真、行、草三种书体铸行了三种钱币,称作三体钱,因钱文都是宋太宗赵光义亲笔书写,故又称御书钱。大书法家米芾称赞赵光义的书法为“真造八分,草入三昧,行书无对,飞白入神”。但三种书体并不在一枚钱币上,而是一种书体各铸一种钱。在一枚钱币上铸有两种书体的,早是三国时期蜀汉铸造的“直百五铢”,“直百”两字为隶书,“五铢”两字为篆书。这种称为双书体的钱币,从北宋仁宗赵祯开始铸造的国号钱“皇宋通宝”,直到北守晚期,又盛行起来,在一个钱币上常有两种书体,有的篆、隶相配,有的真、隶相配,有的楷、行相配,有的瘦金体与楷书相配,其中楷通大观和楷通宣和等,为北宋钱币中的珍品。
这枚“天禧通宝”,在一枚钱币中居然有四种书体,尤为奇特。查诸钱谱,只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出版的《古钱大辞典》上有它的“一幅肖像”(拓图),注明“安南铸”。但到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出版的《历代古钱图说》,它的“肖像”却消失了。今天所见的钱谱上,同样没有它的“肖像”,连一些越南、朝鲜和日本钱币的专著,也没有这枚集四种书体于一钱的“天禧通宝”。它的身世,扑朔迷离。
本公司近几年对天禧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北宋天禧通宝小平大样价格:RMB日期:
北宋天禧通宝小平大样价格:RMB日期:
北宋天禧通宝小平大样价格:RMB日期:
北宋天禧通宝小平大样价格:RMB日期:
鎏金大顺通宝鎏金历通宝价格:RMB日期:
北宋天禧通宝小平大样直径------价格:RMB日期:
北宋天禧通宝小平大样价格:RMB日期:
天禧通宝铜1枚价格:RMB日期:
天禧通宝铜1枚价格:RMB日期:
北宋天禧通宝小平大样价格:RMB日期:
天禧通宝近日收购去哪里现金收购,2017年天禧通宝到哪可收购现金收购
今看实物,钱体轻薄,与安南的“光中”等钱相似,像安南钱;但它的形制和文字气息,更像宋钱的孪生兄弟。可惜它虽在一批宋钱中被发现,毕竟不是科学发掘出土,来历不明,且因除锈已被磨损,难窥原貌,不无遗憾。
从它在《古钱大辞典》上的“肖像”消失以后,至今各种钱谱也没有它的“户籍”。可能是难得一睹其芳容,偶尔见到,又因种种原因(如锈蚀不清等)难辨身份,故未登记入册,有待进一步研究。
北宋真宗天禧年间(公元1017年~公元1021年)铸。小平钱,光背,有大小字不同的版别。中国艺术品交易拍卖网一年内共上拍天禧通宝92枚。
普通钱铸造量大,存世极多。另有小平,折二铁钱。以折二铁钱较为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