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原因
1、顶板支撑体系刚度不足,立杆顶部自由端过长;
2、赶工造成楼板上料过早,冲击荷载会产生结构性裂缝;
3、沿楼板预留洞口的劈裂裂缝;
4、冬施期间混凝土保温措施不到位,楼板受冻后堆载;
5、顶板木模采用废机油作脱模剂,容易污染顶板钢筋,减小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
6、机电管线预埋在顶板集中平行布置;
7、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塑料布覆盖过早揭开且浇水时间不足,导致表面水分快速蒸发产生干缩裂缝;
8、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加水现象;
9、终凝前未进行二次抹面或不到位;
10、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又称中置式橡胶止水带或内埋式橡胶止水带,是一种在混凝土变形缝、伸缩缝等混凝土内部设置的止水带,具有以止水带的材料弹性和结构形式来适应混凝土伸缩变形的能力,从材料选择来区分可分为中埋式橡胶止水带、中埋式PVC止水带、中埋式橡塑止水带和中埋式遇水膨胀止水带等,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CB型止水带和CP型止水带两种。 止水带广泛用于各种类型的混凝土结构中。例如:挡水坝、蓄水池、地铁、涵洞遂道等地下工程中。
中置式橡胶止水带也是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埋式橡胶止水带止水带,因为需要埋入混凝土中间,所以也叫做中埋式止水带、内埋式止水带,一般应用的为橡胶材质的,我公司还可以生产塑料中置式止水带。中置式止水带具有较好的防水的功能。由于混凝土的施工缝的防水处理非常困难,特别是不均匀沉降或者是热胀冷缩的问题都非常难以彻底解决。因此采用止水带,特别是中置式橡胶止水带就会有非常好的效果。原理是通过橡胶的弹性,吸收不均匀沉降或者热胀冷缩带来的形变
其他可能原因 1、预拌混凝土中原材料不合格,如水泥安定性不符合要求; 2、水灰比过大; 3、混凝土浇筑前发生离析现象; 4、混凝土保护层控制不当; 5、后浇带处未设置独立支撑体系,先拆后回顶,造成局部贯通裂缝。
预防措施
1、 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将顶板支撑立杆上部自由端长度控制在400mm以内;对于层高超过5米的模板支撑体系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增加水平及竖向剪刀撑,增加架体整体稳定性。
2、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宜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冲击;
3、楼板预留洞口四周考虑洞口加筋;
4、冬季施工加强混凝土保温养护措施,根据现场抗冻临界试块确定撤除保温时间,同时避免上料过早;
5、顶板木模应采用水性脱模剂;
6、楼板内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沿管方向应增加φ4@1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布筋;
7、现浇板浇筑时,应振捣充分,在混凝土终凝前应进行二次压抹,压抹后应及时覆盖和浇水养护;
8、预拌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9、在混凝土浇筑时,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10、加强搅拌站管理,确保原材质量合格(原材复试报告、含泥量等)、水灰比适宜(如掺加外加剂等);
11、加强混凝土进场坍落度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给予退场,严禁使用;
12、应加强对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的控制。控制负弯矩钢筋位置应设置足够强度、刚度的通长钢筋马凳,马凳筋底部应有防锈措施。双层上排钢筋应设置钢筋小马凳,且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
13、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除。 处理措施(非结构性裂缝—表面裂缝) 针对由温度、混凝土的收缩、施工等因素引起的非受力裂缝,可采用注浆封闭、聚合物砂浆粉刷或其他表面封闭材料进行封闭,施工工艺基本相同,下面以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为例说明具体施工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