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型橡胶止水带(也叫中埋式止水带或者651型橡胶止水带)的断面结构多为中间圆孔、两翼端鱼尾状,中孔至翼端均布小突肋(加强筋)。当结构变形缝拉开时,圆孔首先变形,这样可以提高止水带由于变形力的作用对止水带造成伤害。 如果构筑物由于变形过大,止水带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能力很差,止水带稍一受力便会与混凝土产生脱离。
止水带受到拉伸后,厚度变薄,拉力迅速扩展到圆孔后的小肋。随着变形不断增加(受到的拉力也随着增加),肋的后面也与混凝土脱并陆续波及到第2肋,乃至较后的鱼尾部。这样的橡胶止水带结构可以很好的保证由于结构变形造成的建筑物渗漏水。
一、只堵水不排水 凡可能通过施工缝渗漏的地下水都已穿过了防水层,如果给这部分地下水提供一条下排通道,则其沿施工缝渗漏的机会将减小。事实上,用中埋式止水带防水的施工缝,位于止水带与防水层间的一段缝隙多少还有一些渗水下排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施工缝的防水。而既有的背贴止水带,在设计指导思想上便是只堵不排。穿越过防水层的渗水会在背贴式止水带周围持压待渗,如果背贴式止水带自身存在缺陷或者有施工质量问题,则施工缝渗漏水在所难免。
二、材质不当容易损伤 既有的背贴式止水带的材质为软质和硬质。用前者加工的背贴式止水带“爪棱”薄软不挺,衬砌混凝土浇筑时粗骨料极易将“爪棱”压倒,使之失去或降低阻水效能;用后者加工的背贴式止水带,长规格的在储运过程中容易遭到损伤,短规格的则在施工中需要拼接,止水带损伤与拼接都是施工缝渗漏水的隐患。
三、洞顶止水带抓棱不密实 既有的背贴式止水带依靠爪棱植入混凝土,延长渗水流程,加大渗水阻力来防水。在隧道顶部,衬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均比较困难,角隅和爪棱之间不易被混凝土充填密实;当隧道的初期支护轮廓不甚规整和洞顶超挖时,背贴式止水带在洞顶的准确就位和密实充填更无法保障。所以,只有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即背贴式止水带才能应用于隧道顶部施工缝的防水。
止水带随意接头在施工缝上出现接头有以下情况:
一是为了施工方便,浇筑衬砌基础时,在隧道两侧施工缝位置各预埋约一半施工缝长度的止水带,浇筑混凝土时将两侧的止水带在洞顶搭接;
二是隧道初期支护轮廓变大,按正常规格提供的单条止水带长度不能满足变长施工缝的长度要求,施工中不得不进行止水带接长;三是节约施工缝防水材料造价,利用数节短段止水带接长,完成一条施工缝的止水。毋庸置疑,止水带接头处是隧道施工缝渗漏水的隐患部位。
三、造型不够合理 造型不合理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有效止水棱边植入混凝土深度不足,角隅处粗骨料难以进入,角隅处不易密实;二是与防水层相贴的止水带两端,有一定的材料消耗,却未有渗流沿程(阻力)的显著增加。
背贴式止水带的规格 背贴式止水带主要以天然橡胶与各种合成橡胶为主要原料,掺加各种助剂及填充料,经塑炼、混炼、压制成型,具有良好的弹性,耐磨性、耐老化性和抗撕裂性能等特点;适应变形能力强、防水性能好。
背贴式止水带安装方法: 1、拱墙部位安装: ⑴根据变形缝里程,用全站仪在防水板上定出背贴式止水带安装的准确位置并标识; ⑵采用粘结剂将背贴式止水带粘结在指定位置。 2、仰拱部位安装: ⑴根据变形缝里程,用全站仪在初喷混凝土仰拱上定出背贴式止水带安装的准确位置并标识,如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适当打磨或用砂浆找平; ⑵用冷底子油将背贴式止水带粘结在仰拱指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