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建立的非线性荷载工况为1.0恒+4活,同时非线性曲线收敛于^K =4.25,满足JGJ 7-2010第4.3.4条安全系数K不小于4.2的规定;活荷载控制因子,i =4,则表明此时用于屈曲分析施加在结构上的活荷载为2.0 0 /衬。因此整体结构的平面外稳定性可以保证,并且平面外稳定不作为结构设计的控制性因素。
4动力特性分析
由于该平板网壳结构振动变形幅度较小,因上可以采用线性叠加原理。通过分析得出,该结构万部平板网架杆件多相对于下部组合柱刚度较大泛此可近似假定为单质点体系来考虑结构的动力联性同时考虑到组合柱与上部平板网架之间的关13较为复杂放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地震效位计算。通过计算得出,前巧阶振型周期如表示结构前3阶振型。
1)前3阶振型分别为x向、y向和扭转的整体振型整体结构的抗震整体性较好但由于组合柱布置为上排4个、下排3个,为单轴对称分布,因此扭转振型的质量参与系数较大。
2)前3阶振型周期与4一15阶振型具有数量级上的差别后续振型均表现为局部振动表明上部平板网壳整体刚度较大、整体性强表现为典型的单质点振动特性因此对结构简化为单质点体系的假定是正确的。
1)上部平板网壳的刚度设计。通过对平板网壳四周悬挑部位和中部跨高比较大部位的挠度进行控制达到设计目的结构整体挠度作为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指标。
2)下部7个组合柱的承载力设计。通过对下部组合柱构件及组合柱与上部网壳连接节点的强度进行控制达到设计目标。
3D3S软件导入下部混凝土结构后进行协同分析后与网架独立设计计算结果相比网架的边界相对准确网架部分的杆件实际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