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膜应用于建筑供暖在西方已有十几年历史,但褒贬不一。该项技术引入我国后,多年推广无起色,自从1999年哈尔滨一家建筑开发公司首先使用,以点示范,才逐渐在辽宁,特别是大连等地开始应用。在引进外国产品(美国的凯乐瑞克和法国的尼沃牌产品)的基础上,国产品已有上海三盟和大连环达、大连赛尼等几家企业的同类产品上市,且性能上不亚于外国产品,但在安装和配套技术上,均照搬西方,未考虑我国国情。在引进、消化、吸收之后,电热膜在建筑供暖市场上的路子要想走好,必须创新,走中国人自己的路。
电热膜是什么?
简而言之,电热膜就是厚度很薄的电热塑料,为三层结构,中间层为电热体,上下两层为具有阻燃和绝缘性能的聚脂薄膜,起到密封和保护作用。
电热膜由电热体和红外辐射体两部分组成。目前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导电油墨,即将石墨粉或银粉等导电粉末均匀地混合在油墨中制成导电油墨,在聚酯薄膜上印刷成导电条,通电后发热。这种发热体的主体是油墨,如美国的凯乐瑞克电热膜和国产的上海三盟电热膜;另一类是用金属(合金)薄膜制成导电条,通电后发热,如法国的尼沃电热膜和国产品大连环达、赛尼电热膜。
上述这两类电热膜,从其聚酯薄膜的远红外透过光谱图可以看到(图1),在6.7~1μm波段,其透过率为0。而电热膜的表面温度只有35~40℃左右,其辐射峰值波长应为9μm左右,可以断定,在7~10μm波段。由于聚酯膜的红外透过率为0,那么电热体在该波段的红外辐射均被聚酯膜吸收后,再由电热膜,从传热机制上可视为旁热式和直热式两种传热方式的叠加,但其红外辐射性能主要由聚酯膜决定,与膜内红外辐射材料基本无关。
目前,电热膜的安装方式是引进国外的安装方法,即以埋入方式将电热膜安装在顶棚,其结构是,最上方为保温层,接下来依次为构架、电热膜和石膏板,最后在石膏板表面涂刷一层建筑涂料。这样,实际上就是把电热膜本身的直热式和旁热式的联合辐射性能改变成了以石膏板为发热体的旁热式加热机制,其实际的红外辐射性能由石膏板表面建筑涂料的性能来决定,失去了原本具有的一定量的红外辐射作用,此时的电热膜只相当于一般的电加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