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表面质量渗透检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预处理
表面清理:首先要清除钢结构表面的油污、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物等杂质。对于油污,可以使用有机溶剂(如、汽油等)进行擦拭;铁锈和氧化皮通常可以通过机械打磨(如使用砂纸、砂轮)或化学除锈(如酸洗)的方法去除。
干燥处理:清理后的表面要充分干燥,确保没有水分残留,因为水分会影响渗透剂的渗透效果。可以使用干净的抹布擦干或者自然风干。
施加渗透剂
选择渗透剂:根据钢结构的材质、检测要求和检测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渗透剂。渗透剂分为水洗型、后乳化型和溶剂去除型。例如,对于表面粗糙的钢结构,溶剂去除型渗透剂可能更合适。
涂抹方法:可以采用喷涂、刷涂或浸涂的方式将渗透剂均匀地施加在被检测表面。要确保渗透剂覆盖整个检测区域,并且在检测过程中渗透剂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一般的渗透时间不少于10分钟。对于一些细小裂纹等缺陷,可能需要更长的渗透时间,如30分钟左右。
去除多余渗透剂
水洗型渗透剂:如果使用水洗型渗透剂,在规定的渗透时间后,可以用清水冲洗被检测表面,冲洗时水压不宜过高,以免将缺陷中的渗透剂冲掉,一般水压控制在0.2 - 0.3MPa。同时,冲洗要彻底,确保表面多余的渗透剂被去除,但又不能过度冲洗导致缺陷中的渗透剂流失。
后乳化型渗透剂:需要先施加乳化剂,乳化时间要严格控制,一般在2 - 5分钟,然后再用清水冲洗。乳化时间过长,会将缺陷中的渗透剂也乳化掉,影响检测结果。
溶剂去除型渗透剂:使用专用的溶剂擦拭被检测表面,去除多余的渗透剂。擦拭时要使用干净的布或棉球,并且要经常更换,防止将已去除的渗透剂重新带回表面。
施加显像剂
选择显像剂:显像剂的作用是将缺陷中的渗透剂吸附出来,使其在表面形成可见的显示。同样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显像剂,如干式显像剂、湿式显像剂等。
施加方式:对于干式显像剂,可采用喷粉的方式,使显像剂均匀地覆盖在被检测表面,形成一层薄而均匀的显像层,厚度一般在0.05 - 0.07mm。湿式显像剂可以采用喷涂或浸涂的方式,然后让其自然干燥形成显像层。施加显像剂后,需要等待一定的显像时间,一般为7 - 30分钟,在此期间,缺陷中的渗透剂会逐渐被显像剂吸附并显示出来。
观察与评定
观察条件:观察应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进行,使用白色冷光源,其光照强度应不低于350lx。观察人员的眼睛应与被检测表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在30 - 50cm左右,并且要从不同角度观察,确保能够发现所有可能的缺陷显示。
评定标准:根据相关标准(如GB/T 18851等)对缺陷显示进行评定。主要评定缺陷的类型(如裂纹、气孔、夹渣等)、大小(通过测量显示的长度、宽度等来确定)和严重程度。例如,对于裂纹缺陷,如果裂纹长度超过一定的允许值,则钢结构可能需要进行修复或报废处理。
记录与报告
记录内容:将检测的位置、检测的时间、缺陷的位置、形状、大小等信息详细记录下来。可以采用文字描述、草图绘制、拍照等方式进行记录。
报告编制:报告应包括钢结构的基本信息、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评定结论等内容,并且要有检测人员和审核人员的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