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习琴是修身养性,今人习琴的原因却五花八门。也许是人们生活丰富了,资讯发达了,接收到的信息也更多样化了。有的人为了颐养性情,有的人是因为倾慕传统文化,藉由琴增强其理解;有的人为了增加一份谋生或经营的差事;有的人只是为了喜欢。原因无大小,理由无亲疏,但学琴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弹琴,不能单单只是会弹,更重要是表达琴曲所蕴涵的情境。不管是娱人或自娱。或者是在朋友聚会时像模像样地弄弦赏乐,也要尽量弹得有意思、有韵味。 诚然,古琴和儒、释、道都有撇不开的历史文化关联,琴道博大精深,“中正平和、清微淡远”也是每个琴人所追求的境界。但是如果弹琴弹得坑坑巴巴,弹琴的人无法入情,听琴的人无法入境,彼此都很吃力。日子久了,也会消磨信心,心情急躁,更奢谈修心了。 想让“琴道”不流于空疏,首先还是要努力弹好。如果技术不过关,音准、节奏都不像样,想要表达的情感是无法淋漓尽致地表现的。比如《酒狂》是很多琴友喜欢的乐曲,但很多琴友“跪指”不过关,所以弹到后段就显得虎头蛇尾,无法表现出“脚步零乱,醉意狂放”的情态;而琴曲《平沙落雁》里有多处“过弦”的技巧,如果不能熟练掌握,曲子就弹得支离破碎,折翼的大雁又如何在风静沙平中云程万里呢?之后中高级曲目的学习也会很吃力。而管派曲目最重要的特点:吟猱,也有很多细节需要琢磨,所以,还是要先弹好琴。 所以,从“会弹琴”到“弹好琴”,还是有漫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