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宝钞是明朝发行的纸币,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关于明代宝钞的一些关键信息:
发行背景:由于中国历史上铜矿资源相对匮乏,铜铸货币不足以满足市场流通需求,明朝在洪武八年(1375年)开始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以补充铜钱的不足。
宝钞特点:大明宝钞是世界上面积的纸币,票幅长一尺(约33.3厘米),宽六寸(约21.6厘米),主要用桑皮纸印刷。
面额与图案:宝钞的面额分为六等,包括壹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其中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
。票面上端印有“大明通行宝钞”六个大字,中部顶端为“壹贯”钞额,下方为铜钱图案,两侧有“大明宝钞”“天下通行”字样。
法律制度:明朝建立了宝钞提举司,制定了钞法,规定伪造宝钞者将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如“伪造者斩,告捕者赏银贰佰伍拾两”。
流通问题:由于明朝的宝钞没有准备金支持,发行量不受限,导致宝钞迅速贬值。百姓可用金银兑换宝钞,但不能用宝钞兑换回金银,导致宝钞回收困难,贬值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