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宝钞是元朝时期广泛流通的纸币,它在中国货币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关于元代宝钞的一些关键信息:
发行背景:元朝版图辽阔,横贯欧亚,由于纸币本身轻便,携之可“北逾阳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这使得纸币在元朝的经济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种类:元代主要流通的纸币有中统元宝交钞、至元通行宝钞、至大银钞和至正年造中统元宝交钞。其中,至元通行宝钞是元代流通时间最长的纸币。
法律制度:元代制定了《至元宝钞通行条例》,这是中国古代最完善的纸币管理法,详细规定了纸币的制作、发行、流通以及伪造的处理方法。
特点:元代纸币的形状为长方形,一般长25-26厘米,宽16-18厘米,版面的四周是花边。上方从右到左印有“××通行宝钞”,正中为数额,有一贯、贰贯、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不等。下方印有印钞的单位,职官名称,发行年、月、日及伪造者处死等警告语。
至元通行宝钞:至元通行宝钞于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开始发行,俗称“金钞子”,一贯当“中统元宝交钞”五贯。它的发行额共达三千六百十八万余锭,成为元代流通的重要纸币。
材质与印刷:至元通行宝钞用桑皮纸印刷,呈深灰色,故称“楮币”。钞首通栏横书“至元通行宝钞”,下面是蔓草肥叶硕果纹饰框,框内上部有钞值,左右各有一行八思巴文,意为“至元宝钞,诸路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