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郑州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原因分析
1、裂缝
因材料收缩引起,在基层成型过程中,因基层材料失水收缩而形成裂缝。差异沉降也是引起裂缝的原因之一,在软土地基与非软土地基交界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变化处或构造物台背与路段交接处,因地基或路基与构造物差异沉降导致基层开裂,并反射到沥青面层。矿料级配,沥青含量,集料品种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对原材料检验不严,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控制不够,特别是矿粉和沥青用量不准,都是形成裂缝的原因
2、水破坏
所谓的水破坏主要指的是降水投入路面结构之后造成的路面整体性损坏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中早期病害的最常见、危害的环节。道路施工总结得出:水破坏的主要形式可以分为网裂、坑洞、车辙等。其中水破坏的产生往往都是由于施工中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科学、沥青混合料搅拌不合理、碾压不完善而造成的。
3、车辙和推移
由于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弹塑性材料,如沥青、矿料的选材不当或混合料组成不当会导致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差、抗塑性变形能力低,在高温条件下,车轮碾压反复作用,荷载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极限,使流动变形不断积累形成车辙和推移。基层施工质量差也可导致车辙和推移,因基层的厚度不足或因基层材料、施工、养生不当导致基层整体强度不足,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使得路表变形过大而形成。当沥青面层的压实不足时,在渠化交通的作用下,沥青混合料被压实,如马歇尔试验设计空隙率是 4%,压实度是97%,则竣工后的原位空隙率是 7%,当行车碾压到残留空隙率为 2%-3% 时,则面层将产生一定变形。
4、离析、松散
沥青混凝土的时间是夏季高温季节。由于工期原因会在低温环境下施工,这样就导致运输车厢内沥青混凝土表面温度迅速下降,进而导致沥青的粘附性下降,形成“硬壳”。这样的沥青混凝土摊铺后,碾压时很难达到密实要求,且整体强度降低。再行车荷载和冬春季节交替时反复冻融的作用下,路面表现出离析、松散的病害现象。
5、泛油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过多,空隙率较小,高温稳定性差,是产生泛油的主要原因。
6、沉陷
一般是由基层局部成形不足,强度不够,在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等作用下形成的。对于大面积沉陷往往是由于路基(高填方地段)不均匀沉降或局部滑移面引起的。主要原因是路基压实度不足引起,特别是在一些高填方和压实困难的半填半挖路段以及构造物两端出现。
7、龟裂
龟裂又称网裂,通常是由于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基层软化,稳定性不良其初始形态是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纵缝,逐渐在纵缝间出现横向或斜向连接缝等原因引起的,沥青路面老化变脆,也会发展成网状裂缝。一般多发生在行车道轮迹形成龟裂。主要由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引起。这种病害在我国早期修建的公路上较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