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误区
误区一、随心所欲的驱虫,不定期没规律。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在牛羊身上或者粪便里看不到有寄生虫,不代表不需要驱虫,因为能看到的都是成体,看不到的都是虫卵。研究表明大部分牛羊体表和肠道内都有虫卵存在,这跟日常吃的饲草,喜欢舔舐地上的脏东西有很大关系,这就是为什么要定期驱虫的原因。如果不能及时祛除掉这些寄生虫,容易出现肠胃、皮肤、血液等健康问题,严重会导致死亡或传染给人,像蜱虫如果掉落到衣服里面很容易吸附人身体上的吸血而发育。
误区二、只打伊维菌素针剂。
首先伊维菌素只能驱除体表寄生虫和体内的线虫;其次打针驱虫,对牛羊应激反应大,会导致部分牛出现不吃或食欲差问题,甚至出现起脓包问题;还有针剂的对怀孕母畜是不能做的,易发生流产、早产情况。
误区三、使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混合剂。
因药物含量低,驱虫效果不彻底,可查看包装背面药物规格。药物含量越高驱虫越彻底。
误区四、驱虫期间不打扫不消毒。
驱虫期间不及时清理粪便,那么牛羊排出的虫体虫卵可能会被再次食入,容易造成二次感染。科学全面的驱虫方法,在驱虫期间,需配合每天做一次粪便清理,再进行消毒,才能有效降低寄生虫对牛羊的危害,以防寄生虫二次感染
误区五、只使用驱虫药,不开胃健脾。
因寄生虫从虫卵到成虫游离于各内脏,对各种内脏器官都有损伤,所以驱虫做完后,脾胃必须调理,否则导致食欲差,影响长势,等于驱虫白做。
误区六、怀孕母畜不能做驱虫。
母畜是寄生虫的最主要带虫者和传播源,牛犊和羊羔感染的寄生虫都是从母畜获得的。所以怀孕母畜是必须要做驱虫的,否则幼畜因携带寄生虫,出现拉稀,甚至血痢,吃土喝尿等情况频发。
误区七、大剂量使用驱虫药物。
认为一次大剂量用驱虫药比多次小剂量添加要好。目前实际应用的广谱、高效、安全的驱虫药往往是多次小剂量添加比一次大剂量使用效果要好,大剂量的使用容易造成药物中毒、母畜流产或者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误区八、只有看见虫体才做驱虫。
认为牛羊排出虫体或由疥螨等引起皮肤病变时才进行驱虫。如果出现上述情况,说明寄生虫感染非常严重,繁殖性能和育肥牛羊生长速度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
此类问题主要是忽略了轻中度寄生虫感染的危害。例如肠道内的很多寄生虫体很小,即使排出体外,肉眼几乎看不见;使用优质的驱虫药会使死亡的寄生虫虫体分解,或被肠道消化、吸收,或排出体外。所以此时基本看不到有什么不良表现,只有发展到后期(重度寄生虫感染)才能见到明显症状,但整个过程会给牛羊养殖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误区九、驱虫期间不舍得饲喂精料。
部分养殖户在驱虫期间少喂料或不舍得给好料喂,认为这是浪费。因为做好全套驱虫时间长,势必会影响此阶段的长势。使用我们牧得惠的驱虫套餐,做完一轮驱虫健胃一般都需要15-20天的时间。所以在此郑重强掉,驱虫期间不影响长势,该喂多少料就喂多少,不要因为驱虫导致掉膘就不划算了。要想驱虫效果好,驱虫后牛羊很快恢复正常的吃喝,精料营养必须要搭配全面,喂量给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