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领先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 打孩子不是爱,而是不能为自己情绪负责的父母的无节制的情感发泄,它留给孩子的可能是一辈子的阴影和自卑。
1、打孩子其实是在用“惩罚”代替“教育”
父母责打孩子的时候,孩子最强烈的感受是父母不爱他了。如果打的比较狠,身体就会留下记忆,而这些记忆都是负面的。
经常打骂孩子的父母,大多数都是不能够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如果在孩子面前,父母不能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孩子在未来也会潜移默化地通过行动或者是情绪化去表达自己的需要,而很难用结构化的方式、理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用打孩子的方式直接惩罚孩子,是一种非常简单、看起来有效,但又很粗暴的教育方式。
父母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去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直接告诉孩子自己所认为的结果:你这样做不对,你做错了,你就应该受到惩罚。至于是怎么不对,以后该如何改,父母并没有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孩子反思,也没有细致的引导。
当然,打个一次两次,并不一定会给孩子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它主要取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如果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少给予孩子陪伴,很少满足孩子的需要,父母与孩子之间所形成的情感链接就非常薄弱。通过打孩子,就会让关系越来越糟糕,孩子越来越叛逆。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年龄越小,父母打孩子好像越有效。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到了青春期,孩子感觉自己已经有力量反抗父母,就会与父母发生激烈的冲突。有些孩子可能在这个阶段,拒绝跟父母沟通,完全不听父母讲话,甚至离家出走。
这时,父母会发现,打孩子一点都不管用了,再也无法起到那个神奇的效果了。
2、打孩子并不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压力和挫折,真的已经太多了。
相比较过去,孩子的学业越来越重,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多少家长在孩子话还说不利落的时候就把他们送进了早教机构。
孩子忙,家长也忙。孩子与家长奔波在各种培训班里,为了给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父母省吃俭用,特别舍得在孩子身上投资。
但其实这是父母回避了自己的教育责任,而将孩子的教育推向了社会和教育机构。
与孩子呆在一起,需要极大的耐心。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需要父母给予关注。孩子一些细微的行为,都是我们切入孩子教育的机会。
但父母往往因为自己太忙,没有时间,或者为了省事儿,而把孩子直接交给了别人去教育。
可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父母的教育。孩子内心没有力量,你让他拿什么来抵抗挫折?
3、赞美的教育可能比惩罚更有用
赞美可以让孩子形成内在的秩序感与规则意识,让孩子感觉到被欣赏,觉得自己是值得被尊重,值得被爱的,他是有价值的。
经常打骂孩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糟糕的,是无价值的。这种无价值感,损坏了孩子的自尊,让孩子失去了自信。
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孩子总是半途而废,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长性的原因。
如果您在亲子关系,早恋,厌学,叛逆,网瘾,青少年心理等方面有困惑,可以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河南领先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会为您匹配适合您的权威专家帮助您。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改编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