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父母,都会教孩子“学坏”
河南领先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小、做什么都是在捣乱,小时候便很少给到孩子动手尝试和探索的机会。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场景和对话:
“孩子从冰箱拿一个鸡蛋,家长立马大吼“别打碎了,快放回去”
“家长在洗东西,孩子一凑上去,家长便不耐烦地说:“快走开,别把衣服弄湿了”
“拖地时候,孩子刚用手去抓拖把,家长便一把将孩子推开:“脏死了,别打扰妈妈打扫。”
……
殊不知,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就这样在家长的一次次制止中被毁掉了……当孩子做出某些看似有“破坏性”的行为时,家长不需要再强制勒令禁止孩子。相反,聪明的家长会主动教孩子“学坏”。
1、教孩子“拆东西”
手和脑是相互促进、互相协调的两个器官,允许孩子动手,孩子的大脑才能更聪明。从一个小玩具到家里废弃的闹钟、遥控器等,都可以作为拆卸的对象,在拆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带孩子认识每一个零件的名称、作用、内部构造、运作流程等。
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还能加强孩子对事物的认识、锻炼记忆力,帮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2、陪孩子一起“玩”
很多家长喜欢把孩子关在家里,让孩子看绘本、学认字,就算偶尔去一趟户外,也时刻不忘制止孩子玩泥巴、玩水,怕孩子弄脏衣服等等,殊不知这样会逐渐让孩子患上“自然缺失症”。
对0-2岁的孩子来说,他们是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物体永存性观念。到了2-7岁的时候,他们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逐渐内化,形成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儿童会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
这时,孩子就会开始把过去储存在感官记忆里的信息提取出来,产生真正的好奇心。
3、允许孩子问“为什么”
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会让他们不停地向大人询问一个又一个为什么,可是很多家长却在有意或者无意中抹杀孩子的这种求知欲。
“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你上课不是学过吗?”
“你哪来的那么多为什么?能不能安静一会别说话!”
“不知道,别再问了,妈妈要是都知道的话早就成科学家了?”
……
这样的回答不仅会严重挫伤孩子求知的积极性,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让孩子以后都不愿也不敢问,甚至是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在“破坏”的过程中,和他们一起去发现、体验、探索这个世界,这,才是很多父母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养育孩子,从来不是轻松的,让处于好奇心年纪的孩子,不再调皮捣蛋,消耗的可能是孩子的未来。
如果您在亲子关系,早恋,厌学,叛逆,网瘾,青少年心理等方面有困惑,可以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河南领先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会为您匹配适合您的权威专家帮助您。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改编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