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早期的典范之作,相当于今天的碗,是商周时期的盛饭工具。文献中说是用来盛黍稷稻粱的器皿,容量为一升或二升,用途已明。青铜簋出现在商代早期,但数量较少,商晚期逐渐增加。商周时期,簋是重要的礼器。特别是在西周时代,它和列鼎制度一样,在祭祀和宴飨时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据记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出土的簋也是以偶数为多。 这件铜簋出自陕西省扶风县周原遗址,是西周早期青铜铸造业的典范之作。1981年9月,由于连日阴雨浸泡,位于宝鸡市老城区西门外陇海铁路南侧的纸坊头村一户侯姓家后院的窑洞塌陷,露出了大宗青铜器,宝鸡市博物馆得到消息后,当即组织力量进行清理发掘,发现这是一处西周早期的墓地,与先前在渭河南岸茹家庄发掘的鱼(音)国墓地相衔接,属于鱼国家族的早期墓葬。一号墓葬共出土青铜器39件,其中牛首饰四耳簋格外引人注目。 簋是宝鸡出土的青铜器大家族中最为常见的一个门类,被划入青铜礼器之列的盛食器之中,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黍、稷等食品。簋这种器皿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只不过是陶质罢了,至商代早期才出现了青铜簋,并流行于商至春秋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