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洋币是法属印度支那贸易银圆,俗称坐洋,为清末民初在华流通的外国银圆之一。银币正面为自由女神坐像背面装饰图案为麦穗,法文有“贸易银元”和“法属印度支那”等。
银元正面希腊自由女神坐像,这也是“坐洋”得名的因素。坐洋的前身为法国政FU在交趾支那(南部越南政权)于1879年开端锻造10仙(Cent,也译作“分”,下同)、20仙、50仙、1皮(piastre,音译皮阿斯特,法制单位元)的交趾支那(cochin china)银币。时至1885年,法属安南政FU为抵抗墨西哥银币及美国贸易银币,于1885年开端锻造一元银币。由于坐人开端锻造无论从成色及分量(27.215克,90%成色,1885年-1895年制标准,被称为加剧坐洋)上都优于鹰洋,很快就占据了控制位置。也正由于其纯重高于墨西哥鹰洋(27克),多有躲藏及熔化者,故不能流通。因而,于1895年将分量减低,将一元坐洋的分量由本来的27.215克减至27克年制标准,被称为普重坐洋)。也恰是由于其成色高分量足,晚晴以致民国,在中国南部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沿海以及国内大多数商贾聚集地通用。一元坐洋于1928年停铸,随后于1931年以谷物女神头像重新开铸了1元,其的设计图画、分量(1931制减重为20克,成色不变)已和原先的坐洋悬殊,大家习惯上依然称其为坐洋,但须折价运用。
坐洋币的主币“壹圆”的铸造时间从1885年开始,在巴黎铸造,至1928年共计43年。该主币1885年至1895年年号的铸币均为27.125克重,称之为“加重版”;1895年至1928年的24个年号的铸币重量均为27克重,称为“普通版”。值得注意的是,1895年是加重版和普通版同铸的年号,另有有传闻1905年有“加重版”,但至今未发现实物,其真实程度尚无法判定。
各种坐洋断断续续发行至1937年,因为战争的阴影而宣告结束。而中国在1933年实行废两改元后,船洋法币逐渐一统市场,外国银圆在中国的好日子不复再了,恰好的是这个时候坐洋也销声匿迹了。二次大战城结束后,法国短暂统治印度支那,再没有再发行过银质货币,坐洋的发行期为1903年至19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