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首布保留着农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銎,原始而厚重,大体可分为平肩弧足、斜肩弧足、耸肩尖足和平肩平足种类型。耸肩尖足空首布较为少见,有弧裆、方裆之分,均为长銎,依其形制大小不同,亦可分为:特大型布,其特征为长銎,裆呈弧形,钱面多无文字,带有文字或图案的非常稀少,通长毫米,身长毫米,肩宽毫米,足宽毫米左右;大型布,形体似特大型布,但小于特大型布,裆较为平直,通长毫米,身长毫米,肩宽毫米,钱面铭文有数字或单字,多字的较珍稀;中型布及小型布。据专家统计,空首布上的铭文、符号有多种,可分为数字、干支、地名、符号等,内容丰富,但很难判定文字和图案的含义。
我国古代把种类似铲的挖土工具称为“镈”,在物物交换的时代人们经常拿这种挖土工具去换取别的东西,但用这种东西做交换比较麻烦,周景王便把这种农具小型化,铸成象征性的“镈”,成为了交换媒介,于是发展成了价值符号。因为“镈”与“布”声母相同,音韵相转,于是“镈”就转韵成为“布”了。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以农具作为货币的形制,是注重农业的传统思想,这种农具在以后的交换中固定充当了般等价物,这就是原始的空首布。布币初期制作粗糙,空首无铭刻,形制效仿农具铲,后期制作较为精良,初铸为实首,进而为平首。足部由尖足渐变为平足,继而发展为圆足,考虑到钱币的携带便利,出现单孔布、孔布等币型。币孔的开凿,便于绳穿提携,易于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