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庸置疑,这种铜元的币名很明确,就是“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凭证钱币珍藏界的一样平常共识,对一种钱币,应该把可以明确币名或显示钱币最主要特征的一面称为“面”,而把其相对的另一面称为“背”,据此我们应该把此币最能区别于前朝铜元,并具有鲜明的划时代革命和前进意义的有“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以下简称开国纪念币)字样的一面称为面,而把其对应记值的另一面称为背。
民国建设后,铜元仍继续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铜元正式改称“铜币”,民国刊行的铜币与清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叉的国旗图案,并有“开国纪念币”或“中华民国铜币”字样。
开国纪念币的币面主图均为左十八星右五色旗*双旗图案(这是民国初期或曰前期铜元多用的图案)。但就一眼就可辨明的大的特征来看,开国纪念币的面可分为有珠圈和无珠圈两大类,其中有珠圈的,又可从文字书法上一眼可辨,那就是一律为楷书。我们暂且把有珠圈楷书字体的这种面称做A类面(注:开国纪念币中极为珍罕的五文、二十文、五十文面值的均为此面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