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技术方案 (1)、钻孔 按要求于支护桩外布置双排双液注浆孔,排距2.00m,间距1.0m,灌浆孔与止水桩之间错开2.0m,总体呈梅花形,内排布设 浆孔12个,外围布设注浆孔10个,共布注浆孔22个,注浆总长度330米。 (2)、灌浆材料及配合比 按设计要求,除满足防渗要求外,尚应有一定强度,即灌浆后的帷幕体强度达1.0MPa,浆体灰水比按1:1进行。水泥拌浆和要根据试验配比单中水泥用量进行,采用灰水比的水泥用量与水玻璃用量 (3)灌浆施工工艺 1、钻孔和灌浆施工顺序按先外后内,先深后浅;按分班分批流水施工;灌浆按先上后下分段施工。在施工中分2个班组(钻探班和灌浆班),分批灌浆。 2、成孔要求:钻孔直径51mm,终孔不小于51mm,钻进方法采用套管护壁钻进。孔底沉渣厚度小于0.50m,花管长度为1.5m~3.0m,距孔底不大于0.30m。 3、灌浆方法: a、每次灌浆以5~6个灌浆孔为一个批次,先外后内分期灌浆。每一期灌浆孔均采用分段灌浆,待一个灌浆段达到设计要求后提升花管不大于2.0 m,然后进行灌注下一注浆段,在提升花管时要求与已完成灌浆段重叠0.5m。 b、灌浆时,灌浆孔浆液必须调配均匀,灌浆压力由低至高逐级加大, 且不大于0.4Mpa。各级压力在同一灰水比条件下稳定3min方可加至下一级压力。外围孔浆液灰水比采用1:1,扩散半径按2.0m计算,内侧孔浆液初始灰水比采用1:1.1,当灌浆量大于4000kg/m时,压力表压力小于0.1Mpa。 c、灌浆结束标准:按限压、限量的双控标准,当灌浆压力(孔口)达0.40MPa时即可停止灌浆。灌浆标准以灌浆孔以单位吸浆量<4L/min.m控制,稳定5min,但压力不大于0.4MPa。
渗漏分析
(1)地下室堵漏混凝土配合比在现场施工时配制不准确,特别是水灰比增大,使混凝土收缩大,出现裂缝引起渗漏。
(2)对混凝土围护结构不采用地下室堵漏混凝土,而只做柔性地下室堵漏层。
(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混凝土保护层按规范要求应为20mm~35mm 厚, 但施工时常常由于不能保证而出现裂缝, 造成渗漏。
(4)不重视细部的构造处理,对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预留接口、混凝土主体结构等部位采取的地下室堵漏措施不当。
(5)混凝土拌合物中,砂石含泥量大或混入杂物,成为漏水隐患。
(6)模板表面清理不干净,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接缝不严密、混凝土漏振或少振,特别是地下室外墙与底板处及预埋件周围,出现蜂窝、麻面、孔洞,造成地下室渗漏。
(7)成品保护不善。购置的地下室堵漏材料或已完工的地下室堵漏层,由于保管不善,施工不慎造成破坏且未及时修补而造成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