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病因病机]
导致虚劳的原因甚多,有先天禀赋薄弱,素质不强,烦劳过度,损伤五脏,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大病之后,失于调理,以及误治失治,损耗精气。虚劳虽有因虚致病,因病成劳,或因病致虚,久虚不复成劳的不同,而其病理性质主要为气、血、阴、阳的亏虚,病损主要在五脏。病变涉及五脏,尤以脾肾为主。
[辨证]
1.气虚
(1)肺气虚
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易感冒,面白。使用砭锥尖部对中府、云门穴点压有压痛,疼痛酸楚难忍。
(2)心气虚
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或自汗。使用砭锥尖部按压心俞穴或左背部心脏反射区有压痛及闷胀感。
(3)脾气虚
纳差,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虚胖。大包穴有压痛。
(4)肾气虚
神疲乏力,腰膝痠软,小便频数而清长,白带清稀,舌质淡,尺脉弱。十七椎下及肾俞穴有压痛。
2.血虚
(1)心血虚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使用砭锥尖部在神门穴点压有压痛。
(2)肝血虚
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惊惕肉腘,月经不调甚则闭经。期门穴有压痛。
3.阴虚
(1)肺阴虚
干咳,咽燥,甚或失音、咯血,潮热、盗汗,两颧潮红。使用砭板尖尾在列缺穴或鱼际点刺有压痛。
(2)心阴虚
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或口舌生疮,面色潮红。
(3)脾胃阴虚
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呃逆,面潮红。中脘穴有压痛。
(4)肝阴虚
头痛、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筋惕肉腘,面潮红。
(5)肾阴虚
腰痠,遗精,双足痿弱,眩晕、耳鸣,甚则耳聋,口干咽痛,颧红,少津,脉沉细。涌泉穴或三阴交有压痛。
4.阳虚
(1)心阳虚
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心俞有压痛。
(2)脾阳虚
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肠鸣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剧。脾俞、阴陵泉有压痛。
(3)肾阳虚
腰背痠痛、遗精、阳痿,多尿或不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泻泄,舌质淡胖。使用砭砧一块加温至40℃左右置于命门,约10分钟,触砭砧冰凉寒冷。
[调理]
1.治则:补虚除劳,通经活络。
2.基本操作及处方
(1)肺气虚
a.使用砭板弓背在手太阴经循经砭石刮法;
b.百会、风池守法。
(2)心气虚、心阳虚
a.神门、内关、曲泽、心俞砭石点压;
b.大椎与双心俞形成的三角区刮法;
c.膻中穴守法。
(3)脾气虚、脾阳虚
a.大包及脾之大络砭震振法;
b.膀胱经脾、胃俞段熨法;
c.下脘、中脘穴部振法;
d.公孙、三阴交、阴陵泉点压。
(4)肾气虚、肾阳虚
a.命门及八髎熨法;
b.气海穴、关元穴部砭石振法;
c.三阴交、涌泉点压;
d.神阙、命门守法。
(5)心血虚、心阴虚
a.手厥阴经臂段拍法;
b.劳宫、神门守法;
c.任脉胸腹段划法。
(6)肝血虚、肝阴虚
a.使用电动砭震在足厥阴经循行沿线施以振法;
b.使用电动砭震在两胁肋骨下缘施以振法。
(7)肺阴虚
a.使用砭石珠串在颈项一周施以守法;
b.使用电动砭震沿手太阴经循经振法。
(8)脾胃阴虚
a.公孙、伏兔、足三里砭石点压;
b.阴陵泉、阳陵泉刮法;
c.中脘、脾俞、胃俞守法。
(9)肾阴虚
a.使用电动砭震沿足少阴经循行部位施以振法;
b.关元、八髎部位守法;
c.三阴交点压。
3.方义
基本应用本经腧穴和经脉循行部位;血虚、阴虚取阴经为主;气虚、阳虚取阳经为主。
大家可以浏览砭萃网了解更多砭石百科知识,或拨打砭萃网客服热线了解更多砭石使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