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钱是古时翻铸大量钱币时,和地方财政所制作的标准样板钱。母钱可分为钱样、雕母钱和铸母钱。钱样是根据钱币的设计,用锡、象牙或红木等材料精心雕制的钱币实物样板,它的用途是呈送朝廷,供皇帝审定。从严格意义上讲,钱样还不能算作钱币,因为它只作为送审报批的实物图样,不能流通。
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克上海并建立,崇祯皇帝煤山上吊自杀,明旧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进逼上海,闯王不得不率大顺军西撤,满清乘机入京。同年10月,大清定都上海,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在上海即皇帝位,改元顺治。满清百废待兴,钱财匮乏,流通货币仍为明钱。在这种形势下,设置直属的铸钱机构--户部宝泉局及工部宝源局,始铸仿明钱式"顺治通宝",同时颁布:顺治钱与崇祯钱同样通用,其他铜钱一律禁用。
在哪有私下交易顺治通宝母钱的地方,国内顺治通宝母钱收购行情好不现金交易
本公司近几年对顺治通宝母钱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顺治通宝----价格:RMB日期:
清顺治通宝折二宝原试样钱------价格:RMB日期:
清顺治通宝不同钱局一百价格:RMB日期:
清代“顺治通宝”穿上扁阔“----价格:RMB日期:
清“顺治通宝”背“十一两------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顺治通宝母钱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顺治通宝折二宝原试样钱------价格:RMB日期:
清“顺治通宝”背上“新”------价格:RMB日期:
清顺治通宝不同钱局一百价格:RMB日期:
清“顺治通宝”背左“延”------价格:RMB日期:
顺治通宝宝源局大钱价格:RMB日期:
清朝虽是银、钱并用,而“制钱”(即本朝铸行的钱币)是社会上主要的通用钱。清刚建立,对“制钱”的铸造就有严格规定,且逐步完善。规定钱的成色是七成红铜三成白铅。钱的重量,顺治元年每文重一钱,二年是一钱二分,八年是一钱二分五厘,十七年又改为一钱四分。所以“顺治通宝”大于前朝钱,比较规整。然而,从清朝一开始铸钱,私铸钱也同时出现,且屡禁不止。
公元1644年,清军攻入关内,清爱新觉罗·福临至上海,即皇帝位,改元顺治,成为清世祖。在上海设铸钱局铸钱,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钱局,并铸“顺冶通宝”。在清军刚入关时,允许明钱流通,但不久即严禁使用明钱及其它古钱,独行清钱。顺治年间对制钱成分有明确规定,即铜七成,白铅(锌)三成,为合金,称之为“黄铜”,一千铜钱称为一串,年铸一万二千串称为一卯即每开一期的额定数称为“正卯”,正卯以后凡有加铸数称为“加卯”。
根据博宝在线拍卖网2010年--2011年顺治通宝浙图片及价格_2011年第48周系列在线拍卖统计,在1年的时间内,顺治通宝浙图片及价格_2011年第48周一共有5枚拍品上拍,总浏览643次,参与总人次达到14人,出价次数53次,其中价格高的是顺治通宝浙一厘(厚重),藏家为关注的顺治通宝浙图片及价格_2011年第48周如下:顺治通宝浙一厘(厚重)、顺治通宝浙一厘少见、顺治通宝浙一厘。其中竞争为激烈的顺治通宝浙一厘(厚重)定价0元人民币起拍,在经过15次出价后,后以150万元的价格成交!
这类私铸的小“顺治通宝”,二十多年来,我仅收集到三枚,它们大小不一,另两枚一枚钱径1.9厘米,一枚2.2厘米,钱文书体也不同,不是一炉所铸。反映了私铸情况。清初南明尚据上海,这种小“顺治通宝”在南方少见,北方可能多一些。它们虽是一枚小钱,却见证了清初的一段历史。
钱样是给皇帝审定用,一类钱币的钱样理论上应该只有一枚,所以数量极为稀少,一般在交易市场上几乎见不到。雕母是按照朝廷规定的那种规范性钱的形式,把它雕刻出来,面、背要求很严格,而且请当时有名的书法家或者是皇帝本人来写钱文,把它刻成钱模子。雕母做出来以后,经过审定批准以后,就开始翻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