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因郡国铸钱,民多奸铸,钱多轻”,所以“令京师铸官”铸赤仄五铢,并规定“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这就是赤仄五铢。至元鼎四年,因“赤仄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于是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从此全国铸钱统一于三官,货币到此时真正达到了统一。
近些年来,学者通过武帝时期的五铢钱范对五铢钱进行了断代研究。上海省博物馆所藏五铢钱泥范母上有“巧一”、“官一”等铭记,被认为是上林三官中的“技巧”、“锺官”的简称,此种范母可能是上林三官的遗物。
汉五铢诚信收购公司,咨询电话:(贾总)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从此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除了中间有些小的变动(例如王莽统治的时期)之外,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五铢钱奠定了中国圆形方孔的传统。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讲师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很轻。
在三国时期的货币中,有一种叫“太平百钱”。黄巾起义的首领张角曾以“太平道”为号召,由此看来,太平百钱可能是起义军铸造的。年号钱出现于与两晋差不多同时的“十六国”,即成汉的李寿造的汉兴钱。在汉兴钱以后的百余年,又有南朝的宋孝武帝刘骏铸造的年号钱,名“孝建四铢”。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铸造了统一的新五铢钱“开皇五铢”。但由于隋朝的历史很短,这种“开皇五铢”就成了后的一种五铢钱,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沧桑,数量较大价格较低,是初学者和收藏家收藏的好时机。
上海古玩交易中心近几年对汉五铢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汉五铢陶范铭文本始四年价格:RMB日期:
战国、秦汉时期“汉五铢”、----价格:RMB日期:
汉五铢陶范铭文地节二年价格:RMB日期:
汉五铢100枚价格:RMB日期:
战国、秦汉时期“汉五铢”、----价格:RMB日期:
汉五铢花钱一枚价格:RMB日期:
战国、秦汉时期“汉五铢”、----价格:RMB日期:
汉五铢铁质母范一块铁质范------价格:RMB日期:
战国、秦汉时期“汉五铢”、----价格:RMB日期:
汉五铢陶范铭文本始四年十------价格:RMB日期:
汉五铢哪里可以鉴定交易,咨询电话:(贾总)
在2009年11月中国秋季拍卖会钱币专场中,一枚极其罕见的清代咸丰通宝宝福局背字“大清壹百”以196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尤其是在2010年5月中国春拍古钱专场中,存世孤品——两枚五铢钱以100万起拍,经过各位买家近40次激烈竞价,终以352.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出古钱拍卖新纪录。
其五铢钱的五字较瘦,交股呈略弯曲形,这大概是上林三官钱的特征。另外,在山东济南汉东平陵故城及上海洛阳出的五铢钱石范,钱范上的文字比较矮胖,五字书写各异,有的交股是直的,有的则弯曲程度很大。同一块石范上有几种不同的写法,这是因为石范全凭手工刻成,所以写法不一致。这正反映了早期阶段铸钱技术的不成熟。而铜范或泥范母,则可用戳印方法制成,所以字体比较一致。因此,将这些地方上所出的早期石范定为各郡国铸钱用范,应表现了郡国五铢的特点。
根据上面的钱范和范母,就大致可以辨别武帝时期郡国五铢和上林三官五铢的差别了。一般来讲,郡国五铢钱文比三官钱较大,宽且矮,显得比较肥胖。五字交股有直线的,也有弯曲较大的。铢字的金与朱间距较三官五铢分离较大,金字旁较矮,并且不甚清晰;金字头为三角形且显肥大,几乎成等边三角形;金字四点较小;朱字上下方折,并且上部和下部高度几乎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