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慢性呼吸道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鹅的慢性呼吸道病又叫支原体病,是由鹅致病性支原体引起的种传染病。其临诊特征是张口呼吸,并发出“咕-咕”声气管哕音,出现眶下窦炎、气囊炎。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症状 患病初期可见病鹅一侧或两侧眶下窦肿胀,形成隆起的“鼓包”,触之有波动感。随着病程的发展,肿胀部位逐渐变硬,鼻腔发炎。从鼻孔内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患鹅呼吸困难,并发出“咕一咕”声气管哕音。虽然有如此病状,患鹅精神还好,食欲一般无减少。随着病程的延长,患鹅精神稍差,生长发育缓慢。种鹅产蛋下降
二、病理变化 病鹅眶下窦内充满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窦内黏膜充血,增厚,有的蓄积多量坏死性干酪样物质。气囊壁混浊、增厚,气囊壁上出现干酪样渗出物,如珠状和碟状或成堆成块。
三、流行病学资料 支原体病原先发现于鸡,后来我国学者发现鸭也有本病发生。近年来在实际临诊上发现鹅也有类似的疾病,国内研究甚少。资料很缺。只发现成鹅及种鹅有类似的疾病。一旦发生,发病率颇高,在无并发症情况下死亡率较低。
四、病原诊断 南斯拉夫(1968)、匈牙利(1975)曾报道从鹅体内分禽到支原体,美国(1988)曾报道鹅鸭可以自然感染支原体。
国内尚未有从病鹅中分离出致病性支原体的报道,却有过从健康鹅的血清样品中发现有支原体阳性反应的实例。邵国青等(1992)从8批377枚7~20日龄自然死亡鹅胚中分离出9株鹅致病性支原体。并做了致病性试验;将分离培养物接种14枚健康种蛋(14日龄鹅胚),经5天后鹅胚逐渐死亡,共死亡6/10。将死亡鹅胚剖检,见尿囊膜、头颈、腹部和卵黄囊均有出血,头颈部严重水肿,并从死亡胚中分离到支原体。通过同源鹅调查,发现鹅群在15~45日龄发生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死亡率5%~10%。
从以上资料看出,随着养鹅业的发展,鹅支原体病必然会逐步引起禽病工作者注意,有关鹅支原体病的资料一定会逐步丰富,这对于有效地控制本病将会具有深远的作用。
防治策略
一、预防 1.防止饲养密度过大,注意冬季防寒,搞好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
2.实行“全进全出”的操作方法。
3.雏鹅可试注射鸡的支原体油乳剂灭活疫苗,提高免疫力。
二、治疗 土霉素:拌料按0.1%、饮水按0.02%~0.05%,连用3~5天。
泰乐菌素:肌内注射按每千克体重25~50毫克,一日1次,连用3天。或混饮,预防量为0.05%,治疗量为0.1%~0.02%,连用3~5天。饮水0.005%~0.01%;拌料0.01%~0.02%。
北里霉素:注射按每千克体重27~50毫克,混饮按0.02%~0.05%,拌料按0.05%~0.1%,连用3天。
强力霉素:混饲按0.02%~0.08%,饮水0.01%~0.05%连用3天。
泰牧菌素(支原净):饮水:0.0125%~0.025%连用3~5天。但不能与莫能菌素、盐霉素、甲基盐霉素等聚醚抗生素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