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币制是白银、铜钱兼用,以银为本,以铜钱为辅,在流通中大数用银,小数用铜钱。政府的财政收支自始就是以白银为准。流通中白银基本的形式是呈船形的“元宝”,重约五十两;重十两的为中锭,做锤形;一二两至三五两的为小锭,多呈小馒头形;一两以下的为碎银。
白银在我国一直是称量货币,明清时外国的银元也开始流入我国,清乾隆时开始铸造“乾隆宝藏”银币,之后又铸有“嘉庆宝藏”、“道光宝藏”等银币。这是我国流通早的银铸币“银元”。
2017年满汉天聪通宝在收购行情现金收购,咨询:(柯总)
清朝的铜钱铸的也相当多,质量也比较好,每位皇帝都铸有年号钱。到光绪时出现了机制铜元,成为一种新的货币形态,颇受社会欢迎,热铸的方孔钱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清朝也用过钞币,但时间短,数量有限,一是在顺治时期,一是在咸丰时期,前后各十年左右就废止不用了。
本公司近期对满汉天聪通宝市场价格分析后估价表:
后金皇太极铸天聪通宝直径4----价格:RMB日期:
清满文天聪通宝成价格:RMB日期:
天聪通宝折十一枚成价格:RMB日期:
清代“天聪通宝”一枚成价格:RMB日期:
天聪通宝折十一枚成价格:RMB日期:
清代天聪通宝成价格:RMB日期:
后金皇太极“天聪通宝”折十----价格:RMB日期:
清代“天聪通宝”满文铜钱一----价格:RMB日期:
清代“天聪通宝”一枚成价格:RMB日期:
后金满文天聪通宝折十直径4----价格:RMB日期:
专业满汉天聪通宝鉴定收购公司现金收购,咨询电话:(柯总)
清代的钱币文化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钱币文化,又展现了满族文化的鲜明特色
清太祖努尔哈赤于天命元年(1616)年铸满文“天命汗钱”和汉文“天命通宝”。清太宗皇太极于天聪元年(1627年)铸满文“天聪汗钱”。此时的满文为旧满文,是1599年借用蒙文的音节进行拼音而创制,又称无圈点满文,文字结构和语法尚不完善,因此“天聪汗钱”尚有不同三种的读法:天聪汗钱、天聪通宝、聪汗之钱。这一时期铸币种类少,铸量也不多,因为当时长城以北地区以实物贸易为主。1632年对旧满文进行改造,成为有圈点的新满文。顺治以后的钱币,使用的都是新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