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月经前、后或在月经期间发生下腹痛或其他不适,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或劳动的症状,称痛经。痛经大多在月经来潮的当天出现,也有的在月经来潮前出现。常表现为下腹绞痛,并伴有面色苍白、头痛、恶心呕吐、手脚发凉等。痛经可持续数小时或1~2天,经血流出后才逐渐缓解。痛经不是每个妇女都发生,有的人自青春期头一次月经来潮就痛经,以后每逢来月经都出现严重的痛经,这叫原发性痛经。其常见的原因是子宫过度向后弯曲(子宫后位)、子宫痉挛性收缩、子宫发育不良所引起的不协调收缩,以及营养不良、先天性体质衰弱、贫血等。有些妇女过去月经一直很正常,但偶然因经期受寒、做过度剧烈的运动或劳累,亦可引起痛经,这就叫继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还包括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引起的痛经。
[病因病理]
子宫肌肉的过强收缩及伴随的子宫缺血是引起痛经的主要原因,而前列腺素在引起子宫肌肉过强收缩发生痛经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尚有卵巢分泌因素、宫颈因素、血管加压因素、神经和精神因素等,皆能引起痛经的发生。如经期过度劳累、紧张、寒冷、不注意经期、孕期卫生引发的炎症、过度的人工流产手术或宫腔操作引起粘连炎症、宫内节育器的安放、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皆可导致痛经。肥胖与吸烟也常会成为诱发痛经的原因。
本病的发生,中医多责之于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
本节仅讨论功能性痛经。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典型症状
原发性痛经多发生于月经初潮不久的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妇女,痉挛性疼痛常在阴道出血发生前数小时出现,在行经第一天疼痛达高峰,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数小时或2~3天。疼痛一般位于下腹部,也可放射至背部及大腿部。若为膜性痛经,在排出大块脱落子宫内膜前疼痛加剧,一旦排出,疼痛则迅速减轻。症状一般在年轻时较重,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减轻。
(二)重要体征
严重时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甚至虚脱。
[砭石治疗]
(一)经前3天内每天用加热砭板在患者小腹及腰骶部位做温法30分钟。
(二)用砭具向下压于小腹正中,作顺时针旋转揉摩10分钟,同时从小腹至脐部反推30~50次。然后在气海、关元各按揉2分钟。
(三)用砭具点按肝俞、膈俞、脾俞、胃俞、肾俞、八髎等穴位,各半分钟。在腰骶处横擦,以热透为度。
(四)按揉章门、期门、血海、地机、三阴交等穴位,每穴半分钟。
[护理与预防]
(一)保持心情舒畅,特别是在月经来潮之前与经期,更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注意并讲究经期卫生。
(三)合理调配饮食,不仅要注意饮食的数量,而且要对饮食的软硬、冷热、种类等进行选择。经前期及经期少吃生冷和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四)经期可以适当参加劳动和运动,但要注意运动适度。
(五)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规律,增强机体的抗御能力。
(六)要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七)可喝些热的红糖姜水或采取艾灸三阴交、合谷、子宫等穴位,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大家可以浏览砭萃网了解更多砭石的操作手法,或拨打砭萃网客服热线了解更多砭石使用信息。